2025年3月12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全科专业基地开展了一场打破传统医学教育边界的教学革新,医院邀请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朱奎康——三十载深耕基层医疗的“健康守门人”,以《全科医患沟通的实战经验》为题,通过全景式案例推演、沉浸式角色扮演等创新形式,将凝结三十年的医患沟通智慧转化为系统教学体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开启了一扇理解基层医疗本质的认知之门。
一、诊疗能力与沟通能力筑构
朱医生结合自身在社区全科、慢性病管理领域的经验,强调“精准倾听”与“通俗表达”的重要性,将"小病善治、慢病善管"的全科属性拆解为可操作的沟通模块,例如,面对老年患者,需通过贴近生活的比喻解释病情;针对慢性病患者,需将用药指导融入日常习惯?。
二、情景剧场破解沟通密码
课程设置“突发医患矛盾”、“家庭健康决策冲突调解”等基层常见难题,在模拟诊室中,学员通过医生-患者-家属三重角色轮换,亲历诊疗决策的复杂生态。朱老师现场点评,让学员掌握"听得懂诉求、看得见需求、解得开困局"的沟通闭环。
三、认知迭代:从技术执行到健康伙伴
“这次培训颠覆了我对全科医生的职业想象”,参与培训的住培学员感慨道,“朱老师的实景教学模拟展示,让我意识到全科医生不仅是治病,更要成为居民健康管理的长期伙伴,这种治未病的智慧正是基层医疗的精髓”。
四、基层导向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全科专业基地主任唐万平表示,全科专业基地坚持以"院校-社区"双螺旋培养体系,将联合更多社区医疗机构,邀请优秀全科医生担任实践导师,推行“1+1双导师制”,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能力。
这场教学实践不仅是一次经验传承,更是全科医学教育改革的破冰之举。当医学人文精神遇见社区智慧沉淀,新一代全科医师正以沟通为钥,开启基层健康管理的无限可能,未来,全科专业基地将进一步完善社区跟诊制度,让年轻医师在真实烟火气中淬炼上医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