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10月27日电 金秋十月,重阳将至。巴中市中心医院在全市“敬老月”活动期间,组织开展“医心相连·住培社会化实践月”第四站志愿服务。医院党委书记黄大军统筹部署并带队,科教部、离退休职工管理科与住培学员组成“健康先锋队”,走进青龙山祺润康养中心,为百余位长者送上集健康科普、急救培训与义诊服务于一体的重阳“暖心礼”,以实际行动弘扬敬老、爱老、助老新风。 
	 
	
 
	物资捐赠传温情:把“米袋子”“菜篮子”装得更满 
	 
	清晨,志愿者们陆续将大米、面条、食用油以及新鲜分割的土猪肉等生活物资搬运到康养中心。“这土猪肉嫩滑、营养丰富,我们希望爷爷奶奶们每一餐都能吃得更好,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住培学员一边搬运物资,一边叮嘱道。康养中心的工作人员接过物资,满脸感激,“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老人们昨晚就开始盼着,今天天不亮就有不少人坐在门口等你们。”一袋袋粮油、一道道新鲜食材,填满了老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也温暖了他们的心。 
	 
	
 
	
 
	三代医者同堂:贯通“预防—救治—康复”全链条 
	 
	在活动现场,退休老专家、临床骨干与住培学员同台协作,快速搭建覆盖慢病管理、用药安全与康复照护的服务体系。医疗团队分层分岗、点对点指导,为长者和护理人员解答个性化健康问题,帮助机构完善规范化、连续性的老年健康管理。 
	 
	
 
	 
	科普润物无声:把“专业话”讲成“家常话” 
	 
	老年病科普区人头攒动。带教老师施晓坤把高血压、糖尿病的用药与生活干预讲得通俗易懂,辅以身边案例,便于记忆和执行。住培学员刘光林聚焦防跌倒,从家庭环境改造、步态训练到风险识别,给出“拿来就能用”的实招,赢得长者与护工连连点头。 
	 
	
 
	
  
	
 
	
	急救直达一线:为生命撑起“黄金保护伞” 
	 
	在急救培训区,康养中心工作人员围拢学习。住培学员李自旭借助模型演示心肺复苏(CPR)按压的力度与节律控制;时成成手把手分解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启用流程与电极片粘贴位置;王一珍针对老年人易发生的气道异物梗阻,现场教学海姆立克急救法,并邀请工作人员“当模特”反复示范。培训后,大家还领到印有要点的急救手册,便于回看巩固、班组传授。 
	 
	
 
	
 
	义诊送医更送心:医者仁心代代相传 
	 
	义诊区暖意融融。退休内科老专家郭翔云为老人逐一测量血压、评估用药依从性与不良反应风险,耐心叮嘱“控盐控脂、规律运动、个体化用药”的生活方案。 
	 
	
 
	
 
	 
	 
	面对“都退休了咋还来忙活”的疑问,他笑着说:“人可以退休,初心不能退。能给老伙伴看个病、解个忧,心里才踏实。”朴素的话语、细致的服务,成为当天最温情的一幕。 
	
实践见成效:敬老月更有“获得感” 
	 
	活动尾声,王奶奶紧握学员的手不舍道:“你们不光送了吃的,还教了这么多有用的,比吃啥都暖心!”李爷爷也连声期盼:“常来啊,你们一来,我们这儿就热闹,还能学到本事!” 
	 
	此次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康养中心工作人员在慢病管理与应急处置方面的专业能力,还为住培学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深入基层、服务特殊群体。正如《孟子》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员们在此次实践中,不仅学到了医学技能,更深刻体会到尊老、爱老的责任与使命。在服务过程中,他们践行着“医者仁心”的真正内涵,将关怀与温暖注入每一位老人的生命中。 
	 
	未来,巴中市中心医院将继续深化与养老机构的对接,常态化开展老年健康科普、用药评估、康复指导与急救培训,推动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期望通过这些举措,让银龄之“安”更加触手可及,敬老之“风”愈加浓厚,培养出更多仁爱之心、技艺之长的优秀医者,为社会贡献更多的温暖与关怀。